是誰造就了孩子的冷漠
文章分類: 家庭教育
作者 : 網絡
更新時間: 2017-03-04 18:04:04
從事教育20多年,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,我得出一結論:一個孩子的品質與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系。寫出下面的文字,是給廣大的父母們提個醒,教會孩子學會感恩,學會做人比學知識重要,千萬不要溺愛孩子。
說說我正在教的七年級的幾個學生。
一個男孩,上小學時看別人家上了網眼饞,他父母趕緊給他買了電腦上了網。他打游戲入迷了,上中學要離開家去住校,離開電腦,他堅決不干。要么不上學,要么天天接送他,晚上必須回家上網。于是她的媽媽用三輪車早上送來,下午放學后接回家,他村離學校夠三十多里路。這一天兩個來回,他母親很準時。冬天冷時,三輪車上撐了一個棚,用塑料布罩起來,鋪上被子孩子坐里面,母親照樣凍在冷風里。這個孩子沒有半點體諒父母的苦心,在學校也是熬時間,不是趴在桌上睡覺就是搗亂別人,人到了學校他這一天的任務就算完成。我們一般從感恩父母方面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,對這種孩子往往就不起作用。一次我說:珍惜上學機會,父母供你不容易,掙得都是血汗錢,天上不會掉餡餅。觸動的孩子表情就凝重,這個孩子笑嘻嘻的把臉側向同學,用調侃的聲音說:我家里天上下錢。
另一個男孩,父母離婚,他跟著他母親。這個孩子很聰明,反應快。就是不愛學習,課堂上或看課外書,或在桌下做小動作,或是和同學說話。你就是板起臉來批評他,他也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,甚至笑的身體抖動。一切都無所謂的態度。那次我說他:你不學習回家見了你媽媽,不慚愧嗎?他揚起笑臉說:我很驕傲。真是無語了。
一個邱姓男孩,父親出國打工,母親在家。一節課他不會安安靜靜的呆下來。成績考個位數,你瞪他一眼,他老實不過一分鐘。老師對他的批評教育絲毫不起作用。一次課下,他和一同學打鬧,把人推倒了,頭磕在桌子上受了傷。受傷男孩的家長要求去縣城醫院檢查,邱姓媽媽雇上車拉著人家到一百多里路之外的縣城檢查的,來回路費,檢查費,醫藥費,一兩千不夠。我注意觀察這件事對邱姓孩子的影響,發現他沒有任何觸動,他不會覺得自己闖了禍,爸爸不在家,難為媽媽向人家賠禮道歉,跑前跑后,覺得對不起媽媽而改變一下。照樣課下和同學說笑打鬧調皮搗蛋,課上還是坐不住,好像是從沒發生過什么事。
不再列舉了,在學校里有不少讓老師頭疼的孩子,他不配合,教育的甘露滋潤不進他的心田。對父母不知感恩的孩子,教育就很無奈了。出現上述這些情況的孩子大都在溺愛的環境長大,養成了自私心理。
父母對孩子的縱容溺愛,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,一個對自己父母都冷漠的人,他能去愛別人嗎?這種孩子走上社會父母放心嗎?
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別給社會添麻煩,這是我們做父母的底線,我們都該好好反思一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