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常識扭曲了自己!
文章分類: 家庭教育
作者 : 網絡
更新時間: 2017-03-04 16:52:28
有些父母經常會說:“我家孩子很聽話,是個好孩子。”
當得知自己孩子因偷竊而被關進少管所,當聽到自己孩子欺侮別人時,父母們的第一句話都是:“我家孩子不會做這些事,他是個好孩子。”
這里所謂的“好孩子”,并不是就孩子本身而言是好孩子,而是父母認為的好孩子。是順從父母意的,在父母面前會表現得像“好孩子”的孩子。對于這樣的好孩子,父母期望將他們塑造成符合社會規范的人??梢哉f,這種好孩子像玩偶一樣,沒有自己的個性。
如果“從大人”的角度出發來評價“好孩子”,那么,這種評價會害人不淺。一方面孩子為了迎合大人的意愿,會表現得很乖巧。但是,另一方面,作為年輕人,孩子內心又有打破常識的沖動。
年輕的生命應該迸發應有的力量,打破大人們的常識,綻放生命的精彩。可以說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心路歷程。
但是這種生命力被毫不留情地扼殺了,孩子最終要被培養成大人們認為的“好孩子”。這樣會使孩子迷失自我,養成總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。
絕不可把常識強加給孩子。孩子以其自身的生命力,和大人們的常識相碰撞后,通過“摸爬滾打”得來的才是孩子自己的常識。經過常識與非常識的較量,創造出下一代的常識和文化。
“他是一個好青年!”
社長或上司一般這樣評價自己的下屬。但是,這是從公司角度,或上司角度來看“他是好青年”。作為個體的人,他是否是“好青年”就不得而知了。如果一味壓抑自己,對上司唯唯諾諾,對公司來講是一個靠得住的好青年,但是他內心會積攢很多不滿和不忿。
要成為真正的好孩子,就不能淪為大人的“玩偶”。
有位考生自殺后,留下一封“我不是奶奶的玩偶”的遺書。他并不是因考試而惴惴不安,而是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奶奶的“手掌心”而心灰意冷。
有一天,他突然發現“自己內心沒有自由,都是大人設定的條條框框”。于是他要尋找自己的自由。他變得無所畏懼,世界沒有一丁點兒東西可以妨礙他的行動。他撕掉了父母隨意給他貼上的“好孩子”的標簽,他要成為自己的“好孩子”,于是他作出了自己的選擇。
對于有些孩子選擇離家出走,父母一定會苦口婆心勸說他留下,告訴他路途的艱辛。但是,作為孩子,請不要懼怕父母的失望和灰心。作為父母,請不要束縛住孩子的手腳。因為孩子已隨自己的心,以自己的雙腳走向了自己的跑道,準備好了出發。